综合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西十高铁项目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了解漫川关红色革命史
浏览量:368次     发布时间:2022-07-12

“秦岭南麓,靳家河畔……”一曲漫川大调杂糅着南腔北调,唱出了这个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陕西山阳县漫川关镇,北枕秦岭,南依汉水,一片小小的盆地被群山环绕,作为陕西的南大门,漫川关镇距离陕西湖北两省交界,不过8公里。自春秋时期就是秦国和楚国的纷争之地,千百年来,烽火不息。7月2日,西十高铁项目邀请漫川关镇政府干部周宗奇到项目部为全体党员上党课--漫川关红色革命史。

图片

周宗奇同志为我们介绍漫川关镇的由来,如何从“蛮川”到“漫川”。“漫川关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秦楚争霸的战场,就在古镇的周。这里经常早晨还是秦国的土地,到了晚上就被楚国占领。朝夕易主,变更不迭,漫川关也因此被称为‘朝秦暮楚’之地。”春秋时期,西北崛起的秦国和雄踞南方的楚国,为了逐鹿天下,先后进行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地理位置特殊的漫川关,就是秦楚两军交战的中心地带。漫川关镇居民周宗奇:“漫川关属于秦岭的南麓,整个这个地方是一个峡谷,那么在这一块容易打伏击战。公元前690多年的时候,我们往西北方向有一个叫石门天堑,楚置方城,这是楚人为御秦而设的一个关卡,这个地方宽不容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最早的一个关口。”

自从楚国在石门天堑大兴土木,作为咽喉要塞的漫川关,就一直弥漫着金戈铁马的战争硝烟。秦楚之争愈演愈烈,双方各有胜负。相传,有时经过一夜的交战,原本还是楚国属民的漫川关人,清晨起床时,发现城墙上插满了秦国的旗帜。而到了太阳落山时,楚国大军经过一天的反攻,又重新收复了失地。这样的场景,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被秦楚两国交替统治的漫川关百姓,在仓皇中无奈地度日。

 

“打过来,打过去,老百姓为了生存,他就产生了一种智慧,楚人来了,我们说楚人的话,穿楚人的衣服,我们自己人;秦人来了,我们用这种方法同样能过去,这是为了生存的办法。”白天说秦语,穿秦服,行秦礼;晚上易楚帜,唱楚歌,循楚俗,“朝秦暮楚”的典故由此而来。漫川关的先人在战火中艰难求生,无论谁占据了地盘,百姓都只能无奈地继续自己的日子,“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后来被用作形容人的反复无常,但对于小镇的居民来说,这个略带贬义的成语,却饱含着他们绝处求生的无奈和伤痛。

在历史的长河中,边陲古镇战火不断,南北朝短短百年间,漫川关为战争所累,六次更名,宋、金、元反复争夺此地,李自成多次兵事漫川关。1932年,红四方面军遭国民党堵截,在漫川关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方得突围,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史称“漫川关战役”。

战火总有平息的时候,当硝烟散去,连通秦楚的漫川关,给小镇居民带来了新的生机。历史上,穿镇而过的商山古道,响彻着骡马商队的喧嚣,绕镇而行的金钱河,密布着往来贸易的船只。

“漫川关古镇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北迎秦晋、南连吴楚的商贸重镇。水码头百艇连墙,旱码头千蹄接踵,是这里昔日繁荣景象的写照。随着传统商业的兴起,‘朝秦暮楚’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说法。”

通过讲解使我们深刻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祖国的英雄儿女不屈服于外来侵略的压迫,不屈服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生取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更加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党课结束后,项目党总支书记耿杰结合月度安全检查组织全体党员去施工一线开展隐患排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党旗冲锋在前,把工地当成阵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切实达到党建促生产、实干保目标。(刘阳、索幸芝)



沈阳网站建设 | 启达传媒版权所有: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9016506号-1